联合共研,携手有为
为迎接新一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,深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“两新历学”课堂教学新模式。11月26日下午,在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信息技术“两新历学”项目研讨暨江苏省邹卫华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。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新吴区信息技术教研员陈铭鸿,江南大学刘向永教授,邹卫华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新吴区、锡山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。
在课堂教学展示中,首先由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的钱赟飞老师以“传承中国传统节日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”为主题,带领学生回顾主题板报制作的过程,从确定主题、设计版面到创作评价、交流展示。整堂课结构清晰,思路明确,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、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精神第二节课,是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邹卫华老师展示的《小桌椅:从小木匠到设计师》3D设计课。三维数字建模软件“3Done”,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热点。名师邹卫华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出发,让学生从对软件的陌生到熟悉软件的使用,掌握3Done六面体组合、阵列移动等知识。教学过程采用自主探究法,提倡学生的设计,区别于传统的按照教程亦步亦趋,在任务解决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让学生会创作、会思维。
在交流研讨环节,新吴区教研员陈铭鸿主持评课,引导成员们热烈评课,各抒己见、畅所欲言,在交流碰撞中引发对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考。陈铭鸿老师围绕“两新历学”项目进行阐述。“两新”,即“新素养、新课堂”,是全区教学变革的目标导向。“历学”指“经历学习”,是践行“两新”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抓手。希望老师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项目式、任务驱动式、混合教学等教学手段,用跨学科思想开展融合教学,培养学生创意思维,创想动力和创造能力。邹卫华老师以《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》为题,从背景缘起、前瞻理论、项目建设与价值、建设内容、预期成果 推进措施、保障措施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工作室下阶段的目标,鼓励老师们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发明专利。江南大学刘向永教授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和意义,希望教研活动常态化,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有交流共享的平台,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希望老师们从育人的角度出发,去研究新技术、研究新课程,更要有新教学、新教法,在教学上能更加“放得开,收得住”。
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,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视野,丰富了老师们的学科素养,为老师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。学无止境,教无止境,研无止境。希望教师们以新技术为帆,以新理念做桨,整装待发,扬帆远航。